10/27/2010
10/11/2010
9/09/2010
9/06/2010
9/01/2010
綠花菜紅椒炒豆乾
從養生的觀點來看食材,似乎是越不好吃愈是營養價值高,綠花菜(Broccoli)就是這種蔬菜。很多人不愛吃綠花菜,甚至不敢吃,因為它有特別的味道,記得在電視影集裡,聽過以weed(雜草)來形容其不討喜的滋味呢!
然而,為了維護健康的身體,再難吃的食物,都應該要盡量攝取。在外面的沙拉吧,綠花菜還提供生食,從前不太敢吃,鼓起勇氣嘗試之後,發現沒有想像中可怕,是可以接受的。
面對事情,個人的心態決定一切,吃東西也是如此。人不喜歡吃某種東西,其實是心裡先起了不喜歡的感覺,並不見得東西有那麼難吃。要學習接受,必先從調整自己的心態開始,心裡的排斥放下,自然容易接納新的事物了,態度不轉變,就好像高牆聳立眼前,很難超越的;不過,超越與否,端看自己的心念,也是輕而易舉之事,一點都不難的。
8/19/2010
紫菜糕
紫菜糕,又稱為素食豬血糕,已經好多年沒有嘗試,今天心血來潮,參考大愛電視台香積料理食譜,根據實際狀況加以調整,海苔的用量很少,不過做出來,還是有幾分像的,味道也可以,應該是陽春版的紫菜糕吧!
糯米做的食物,例如:粽子、油飯,都很美味好吃,但是不容易消化,因此除了過節或是請客,平日比較沒有機會做。前一陣子在超市冷凍櫃,發現紫菜糕小小一包,大概只夠一人份,才激發自己動手的潛能,於是把材料準備齊全,廚房就是實驗室囉!
做好的紫菜糕,直接沾甜辣醬、醬油膏或海山醬,應該都是蠻好又簡單的食用方式。其實吃原味,有海苔和麻油的香味,也是很不錯的健康吃法。
材料:糯米 2量米杯、海苔(包壽司用) 5張、糯米粉 50公克、蕃薯粉 50公克、水 1.5量米杯、麻油 1大匙、黑胡椒 適量
作法:
1.糯米洗淨浸泡4小時,濾乾水分;海苔用剪刀切成小塊,備用。
2.取一個不鏽鋼鍋或盆子,倒入糯米、海苔、糯米粉、蕃薯粉、麻油、水和黑胡椒,攪拌均勻,然後倒入事先抹油的盤子裡,放入蒸鍋中,以爐火蒸30分鐘或蒸熟為止。
尚未蒸煮的糯米↓↓↓
蒸熟的紫菜糕↓↓↓
8/12/2010
紅豆麵包
到麵包門市部逛一圈,買了一條正在特價的法國麵包,一邊吃一邊看著營養成分說明,發現每一口麵包有著不少的鈉,吃得有點心驚膽跳的。想想與其擔心攝取過多的鈉,不如自己動手揉麵包吧!
外面的麵包吃起來很蓬鬆美味,讓人一口接一口,除了鈉含量高以外,還有食物添加劑。為了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健康,吃得安心放心,還是捲起袖子來揉麵糰,雖然需要時間和耐心,但其過程可以修心煉性,唯有不急不躁,從容自在,才會歡喜地揉出可口的麵包。
經過幾次揉麵糰的經驗,發現只要心平氣和,用對方法,揉麵就變成一種心靈的體驗和享受,在不自覺之中,可以領悟人生的道理,而涵養心性。從無到有,一步步地老實踏實做,心放下,不執著,一切就水到渠成,自然天成。
長久以來,一直想嘗試紅豆麵包,回味童年;甜豆沙只放30公克,對於不愛吃甜食的人,應該可以接受。其實印象中的紅豆麵包是非常地甜,吃完一個之後,必需要喝一大杯開水。自己做的,可以隨意調整,符合實際的需要,這也是自己動手的一大好處呢!
材料:甜豆沙(現成) 180公克、麵粉 250公克、水 150公克、快速酵母 1茶匙、紅糖 30公克、植物油 15公克、鹽 1/8茶匙
作法:
1.麵粉過篩,加入鹽、紅糖和快速酵母,用手和勻。然後分次加入適量的水,繼續攪拌,漸漸地搓揉成麵糰,再分次加入植物油,讓麵糰與植物油充分混合和吸收,繼續搓揉甩打麵糰,直到拉出薄膜為止。(以我三腳貓的功力,通常需要40~60分鐘)
2.整理麵糰,置於塗油容器中,在溫暖處發酵1.5小時或麵糰膨大2倍。
3.甜豆沙180公克,分為6等分,每一份30公克,並搓成小圓球狀,備用。
4.麵糰第1次發酵完成,用手捶打麵糰,將空氣排出,然後分割成6個麵糰,整理成圓球狀的麵糰,然後壓扁成圓形,包入甜豆沙,捏緊滾成圓球狀,置於烤盤上,進行第2次發酵,並蓋上膠膜。
5.麵糰膨大為2倍,第2次發酵完成,於麵糰表面刷上薄薄地1 層紅糖水(紅糖加水)。
6.烤箱以華氏375度預熱,麵包烤20分鐘即可。(烤箱溫度和烘焙時間,視個人設備而調整)
8/09/2010
吉祥如意菜
正常地生活,是一種福氣。看到桌上的菜餚,能不挑不揀,全部歡喜接受,也是一種福氣。
心情不好,會借題發揮,把氣出再不該出的地方,往往只是傷害自己的心靈。尤其吃飯的時候,最好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,情緒經常高低起伏劇烈,明明攝取最健康的食材,也會轉為毒素殘害無辜的身體。
所以時時營造快樂喜悅心情,搭配養生的飲食習慣,才能收到宏效,否則一邊增強正向能量,另一邊拼命消耗正向能量,豈不是白忙一場呢!
人要看得開,放得下,不要生活在計較、比較之中,看別人不順眼不歡喜,苦痛折磨是自己承受,何不以佛眼來觀照世間的人事物,自己的心情會愉悅,生活也會變得輕鬆自在,時時皆吉祥如意了。
材料:黑木耳、香菇、黃豆芽、紅蘿蔔、豆乾(冷凍過)、青椒、水
調味料:麻油、黑胡椒、醬油
作法:
1.香菇和黑木耳洗淨浸泡4小時以上;黃豆芽、青椒洗淨,備用。
2.香菇和黑木耳切絲,紅蘿蔔洗淨去皮切片再切條狀,青椒、豆乾切長條,備用。
3.將黃豆芽、紅蘿蔔、黑木耳和香菇放入炒鍋中,加水100c.c.翻動攪拌,並蓋上鍋蓋悶煮。
4.約5分鐘後,開蓋翻動菜餚,放入豆乾加調味料拌勻,繼續燉煮,2分鐘後,放入青椒拌炒,待鍋中菜餚入味即可。
7/22/2010
低鈉低糖巧克力鬆糕
根據衛生署及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,每個成年人一天只能攝取6公克的鹽(2400毫克的鈉)。如果烹調時不注意,稍不留心非常容易超過。菜餚的色澤很白晰看起來很清淡,並不代表鹽分不高,事實上食鹽是白色的,從顏色上並不能真正判斷鹽分的高低。現在我烹調時,一定用小湯匙控制用量,再也不敢拿著鹽罐子用力地揮灑了。
鹽雖然是鈉的主要來源,經仔細檢查常用的烹調烘焙材料,赫然發現小蘇打有40%的鈉含量,不要小看1茶匙的小蘇打,竟然有1200毫克的鈉,這才警覺過去用量太多,是不是可以減低用量,仍然維持膨大的效果呢?於是嘗試了幾次,從1茶匙降低為1/2茶匙,明顯減少鈉的攝取量,做出來的成品似乎沒有太大的差異,可見1/2茶匙的小蘇打,就已經綽綽有餘,以前搞不清楚狀況,用量過多真是太糊塗了。
既然低鈉可以辦得到,那減少些糖和油,應該很符合健康原則吧!比較過去的食譜,紅糖由110公克減少為85公克,植物油從66公克降低為55公克。做過幾次嘗試,外子和我都覺得很好吃,又增添健康概念,是不錯的新選項喔!
材料:麵粉 190公克、玉米粉(corn meal) 30公克、無糖可可粉 18公克、小麥胚芽 1大匙、麥麩 1大匙、亞麻仁粉(Flaxseed Meal) 1大匙、紅糖 85公克、水 195公克、植物油 55公克、小蘇打(baking soda) 1/2茶匙、香草精 1茶匙、白醋(Vinegar) 1大匙
作法:1. 取一容器,將麵粉、玉米粉和小蘇打一起過篩,加入小麥胚芽、麥麩、亞麻仁粉和無糖可可粉攪拌均勻。(乾性材料)
2.另取一容器,倒入紅糖、水、香草精和白醋,以電動攪拌器拌勻。(濕性材料)
3.將乾性材料分次倒入濕性材料中,攪拌均勻,然後慢慢倒入植物油,再繼續以電動攪拌器攪拌2分鐘,直到充分融合為止。
4.取12個小紙杯置於烤盤內,將拌勻的麵糊平均地倒入紙杯中。
5.烤箱以華氏350度預熱,烘焙20分鐘左右即可。(烘焙時間可能隨著烤箱的款式和外在環境而有變化,然而以牙籤插入糕點不沾黏為烤熟的標準)
7/16/2010
蔓越莓麥片餅乾
不常做餅乾,是因為家裡沒有密封罐,難以保持餅乾的脆度,所以比較少嘗試。最近朋友建議,在製作餅乾時,不妨將做好的麵糰,分割成小塊狀,搓成圓球,然後用力壓扁,減少餅乾的厚度,增加餅乾的廣度。這樣可以讓餅乾面積變大,迅速加熱,且受熱均勻,烤出來的餅乾會比較酥脆。
一向喜歡吃餅乾的我,趕緊動手實驗。雖然在餅乾整型時,為了壓扁麵糰,花費比較長的時間,但是縮短烘焙時間,而且真的如朋友所言,餅乾水分含量又降低許多。
這次做18個餅乾,在普通保鮮盒中存放三天,從第一塊到最後一塊餅乾,都一樣的酥脆好吃,一點也沒有變軟或產生水氣的現象。外子並不是餅乾的愛好者,也忍不住大聲讚好,可見要做出好吃的餅乾,需要的是時間和功夫罷了!
材料:
麵粉 3/4杯、小麥胚芽 1大匙、麥麩 1大匙、亞麻仁粉 1大匙、小蘇打 1/3茶匙、無鹽奶油(室溫狀態) 1/2杯、糖 1/2杯、香草精 1茶匙、糯米粉 1大匙、冷開水 2大匙、麥片 1杯、蔓越莓 1/3杯
作法:
1.取兩個不鏽鋼盆,第一個不鏽鋼盆放入麵粉、小麥胚芽、麥麩、亞麻仁粉和小蘇打粉,攪拌均勻,備用。
2.第二個不鏽鋼盆,放入糯米粉和水,先攪拌均勻。再加入香草精、無鹽奶油和糖,充分攪拌均勻。
3.將第二個不鏽鋼盆的材料倒入第一個不鏽鋼盆,一邊攪拌一邊倒入麥片和蔓越莓乾,使其混合均勻,做成cookie dough。
4.將cookie dough揉成圓筒長條狀,分割成18小圓球,然後用力壓扁做成餅乾,置於餅乾烤盤上,放入事先預熱至華氏350度的烤箱中烘焙10分鐘,然後將餅乾取出烤箱,使冷卻變硬即可。
6/18/2010
素菜盒子
那天巧遇朋友提及『盒子』的事情,剛開始不清楚究竟是『用』的盒子,還是『吃』的盒子,雞同鴨講地鬧出一籮筐的笑話,回家向外子提及,才猛然覺醒已經多年未做素菜盒子,外子當下建議動手做解解饞。
於是開始上網搜尋,找到梅仙老師的教學錄影系列,分韭菜盒子(上)、(中)、(下)三部分,按照她的要領和作法,調整為素食的食譜,製作出素菜盒子。現在網路發達,想要學習美食烹飪,真的比以往簡單方便。能夠實際觀看過程的推展,並可反覆再三,直到瞭解為止。這種虛擬的烹飪教室,非常活潑有彈性,真的很棒。
做燙麵的麵食,例如:油餅、盒子和煎餃,最重要是麵粉、熱水和冷水的比例正確,根據梅仙老師傳授的要領,是3:1:1/2,我依樣畫葫蘆,抓住這訣竅,果然每次做都可以成功。至於採用什麼餡料,我想是因人而異,有人喜歡就地取材,有人對食材有偏好,只要做出來好吃,都是正確的抉擇。
材料:
高麗菜 5片、紅蘿蔔 1條、香菇 2朵、木耳 1大朵、豆乾 2塊、油豆腐皮 2片、粉絲 1把、麵粉 3杯、熱開水 1杯、冷開水 1/2杯
調味料:
植物油 2茶匙、醬油 1茶匙、香油 1茶匙、鹽 1/4茶匙、黑胡椒 適量
做法:
1、把3杯的中筋麵粉加入1杯熱開水,快速攪拌後再加入半杯冷水揉成麵糰。放置一旁醒20~30分鐘。
2、香菇和木耳洗淨,浸泡4小時以上,然後切絲;粉絲洗淨浸泡冷水20分,以熱水川燙,然後切碎,備用。
3、高麗菜洗淨切細絲剁碎,紅蘿蔔洗淨去皮切細絲剁碎,豆乾洗淨切小塊,油豆腐皮洗淨切細絲,備用。
4、取一炒菜鍋置於爐火上,鍋子溫熱後,倒入植物油,然後放入高麗菜、紅蘿蔔、香菇和木耳一起炒,待八分熟,加入豆乾和油豆腐皮,以及醬油、香油和鹽,繼續拌炒,鍋內的菜熟了起鍋和粉絲拌勻,即是素菜盒子的餡料。
5、將醒好的麵糰切小塊、壓成圓形成外皮後,再填入餡料、對摺成半月形,再捏花邊入熱鍋乾烙至熟即完成「素菜盒子」。(也可以用油煎熟,乾烙是比較不上火,油煎味道比較香,看自己喜歡囉!)
乾烙↓↓↓
油煎↓↓↓
6/10/2010
快速蘿蔔糕
蘿蔔糕是我製作美食的入門功課,當初花了好長的一段時間,才揣摩出其中的精髓。得到要領之後,往往捨不得改變,害怕稍有變動,可能不如預期的成功;然而,外在的環境時刻在變動,墨守成規一成不變,雖不至於失敗,但是也無法進步提昇,不是嗎?
前一陣子,做了幾次蘿蔔糕,做出來的成品,含水量似乎比往常高,可能是蘿蔔的用量增加,因此水分隨之變動,也可能是粘米粉的質地感覺上好像比較黏。由於我並沒有實際準確地度量食材,所以必須要根據現況而隨之調整,否則蘿蔔糕不是太硬就是太軟。
話又說回來,蒸熟的蘿蔔糕,縱使有硬有軟,只要烹調的技巧上,加以補強,問題都可以解決的。蘿蔔糕黏又軟時,煎的時候不妨多點時間火候,煎過的蘿蔔糕就會呈現適合的軟硬度。如果蒸熟的蘿蔔糕比較硬,煎的時候就縮短時間,火不宜過大。透過香煎的過程,適當地調整蘿蔔糕的軟硬度,不論如何都可以品嚐美味好吃的蘿蔔糕,不是嗎?
這次的蘿蔔糕,為什麼叫做『快速蘿蔔糕』呢?年初媽媽告訴我,蒸蘿蔔糕只需要2杯量米杯的水蒸煮即可,這樣經濟實惠又環保。我已經從最早5杯水的用量,改進為3杯水,現在要減至2杯水,很擔心蒸出來的效果不好,所以不敢嘗試。
然而媽媽能做得到,相信自己也一定辦得到。於是減少攪拌粘米粉的用水量,所謂『環環相扣』,在製作的過程裡親身經歷,因為攪拌粘米粉的用水量一旦減少,在爐火上攪拌蘿蔔糊的時間,也跟著縮短,如此一來,省時間、省能源和省力氣,都達成了。接下來,以2杯量米杯的水來蒸煮蘿蔔糕,我們知道傳統電鍋是以外鍋的用水量來控制蒸煮的時間,外鍋用水從3杯降為2杯,電鍋蒸煮的時間會縮短,電力能源也可以隨之節省。因此,『快速蘿蔔糕』就此誕生了。
每次做同樣的食物,換個方法,換個心情,換個角度,轉變一下,做起來就很有意思。創意的來源,不是每次都做不一樣的東西,而是從相同的東西裡面,找到多方面的樂趣。只要用心、用心再用心,看起來像重複不斷地演練,其實是一次次地成長提昇。
5/27/2010
玉米巧克力鬆糕
一向習慣於品嚐蛋糕的人,會覺得無蛋的糕點比較黏,原因是無蛋蛋糕麵粉用量多,純粹靠著小蘇打或是發粉讓糕點膨鬆,質地上感覺比較不細緻,也不像蛋糕那麼地柔軟而膨鬆。
巧克力鬆糕,是我們家的最愛,每個月總要做幾回。雖然目前的食譜,照著重複執行,應該是立於不敗之地,可是我仍希望繼續實驗改進,讓每次糕點的品質能不斷地提昇。
以玉米粉取代50公克的麵粉,讓糕點吃起來比較鬆軟。以玉米糖漿取代40公克的糖,是變換新口味。以往一直使用紅糖,因為最近買一包10磅有機白糖,所以這次改用有機白糖來製作糕點,其他的材料則沒有變動。
外子和我食用之後,覺得糕點的質地變得比以前鬆軟,除了玉米粉的口感之外,有機白糖比起紅糖細緻,可能也是促進巧克力鬆糕變得不一樣的原因吧!
以往對於自己好不容易成功的成品,總是有份難以割捨的情懷,不管別人的評語如何,始終堅持到底。現在,則認為凡事皆有改進成長的空間,如果不用心思考體會,只是照本宣科,長久下去,反而是退步罷了!
唯有經常地檢視提醒自己,突破自我設限,才能再創新局。為人處世如此,烹飪烘焙亦是相同的道理。
材料:
麵粉 170公克、玉米粉(corn meal) 50公克、無糖可可粉 18公克、小麥胚芽 1大匙、麥麩 1大匙、亞麻仁粉(flax seed meal) 1大匙、玉米糖漿(或楓糖) 40公克、有機白糖 70公克、水 195公克、植物油 66公克、小蘇打(baking soda) 1茶匙、香草精 1茶匙、白醋(vinegar) 1大匙
作法:
1. 取一容器,將麵粉、玉米粉和小蘇打一起過篩,加入小麥胚芽、麥麩、亞麻仁粉和無糖可可粉攪拌均勻。(乾性材料)
2.另取一容器,倒入玉米糖漿、有機白糖、水、香草精和白醋,以電動攪拌器拌勻。(濕性材料)
3.將乾性材料分次倒入濕性材料中,攪拌均勻,然後慢慢倒入植物油,再繼續以電動攪拌器攪拌2分鐘,直到充分融合為止。
4.取12個小紙杯置於烤盤內,將拌勻的麵糊平均地倒入紙杯中。
5.烤箱以華氏350度預熱,烘焙20分鐘左右即可。(烘焙時間可能隨著烤箱的款式和外在環境而有變化,然而以牙籤插入糕點不沾黏為烤熟的標準)
5/15/2010
自製醬瓜
童年的回憶裡,味全花瓜佔有一席之地,此話怎講呢?昔日,台灣的企業為促銷新產品,經常舉辦活動,其中以打開瓶蓋或罐蓋,得獎與否立刻分曉,最受小孩子的歡迎。
有時候,並不是真正想吃某種食物,而是想要得獎的心思急切,因此要求爸媽購買某項產品,而味全花瓜就是如此地經常出現家中餐桌上。如果沒有再來一罐的喜悅,我想持續力也不強,記憶最深的一次,開罐得到味全紫蘇花瓜一瓶。那時候新產品剛上市,全家大小興奮的心情不可言喻,還得拜託表姊千里迢迢去換取獎品,然而免費禮物吃起來的滋味,簡直是飄飄欲仙,至今仍記憶深刻呢!
雖然味全花瓜的記憶很深,可是從來沒有思量過,醬瓜如何製作而成,壓根兒也沒有想過有一天我能製作醬瓜。小時候只知道吃吃吃,食物怎麼來,一點也不必擔心煩惱,反正家裡一定有吃有喝,很幸福喔!
成家之後,就要自己打理,才開始瞭解餐桌上的食物,不是由天而降,而是許多人的辛苦付出所得,更能體會到爸媽的愛心和呵護,凡事皆要感謝再感謝,甜蜜的滋味就在生活的點滴之中。
自製醬瓜,其實很簡單,然而再容易的事情,如果沒有耐心,還是很困難的。光看別人食譜,欣賞完好的成品而不去做,到頭來只是美夢一場,唯有自己身體力行去做去感受,才是真真實實的體驗。
所謂『如人飲水冷暖自知』,同樣一件事情,不一樣的人去做,所感受體會到的,不一定會相同,然而實際的演練操作,才是真正的究竟。因此,我決定自己動手做醬瓜,體驗『知行合一』的道理。
材料:小黃瓜 600公克、醬油 200公克、白醋 200公克、糖 200公克
作法:
1.將小黃瓜洗淨,切塊或條狀皆可。
2.取一鍋子,倒入醬油、白醋和糖攪拌均勻,置於爐火上。
3.煮開之後,放入小黃瓜,使小黃瓜都浸泡在醬汁中,煮10分鐘。
4.取出小黃瓜,平鋪於盤子上,待小黃瓜放涼之後,再煮開醬汁,放入小黃瓜,煮5分鐘。
5.然後重複上述作法一次。
6.然後取出小黃瓜,平鋪在盤子上,待小黃瓜放涼、醬汁冷卻。
7.準備乾淨的玻璃瓶(可以事先煮沸消毒,然後陰乾),放入小黃瓜,和適量的醬汁。
8.密封裝罐後之醬瓜,置於冰箱冷藏3天之後再食用,醬瓜比較入味可口。
附註:煮3次小黃瓜的原因,是促進醬汁入味,並增進醬瓜的脆度。時間不許可的話,煮1~2次也無妨。
5/04/2010
紅豆麥片麵包
以前參考食譜,學習做新產品,常常不老實地做,喜歡偷斤減兩,經常做出失敗的成品。追究其原因,絕非他人的食譜不佳,而是個人學習態度出問題,自以為是地加加減減,常常弄得變了調走了樣,結果非但成效不彰,而且亂了章法,很難矯正。
於是,外子建議我,第1回腳踏實地照著食譜演練,做出成品之後,再仔細琢磨,究竟需不需要改進,或是做新的變化,也有所依據,免得屢做屢敗,而不知其所以然。
調理食物,做西點麵包,其實不困難,然而自己不腳踏實地做,卻很容易『化簡為繁』。我覺得,每一次的經歷,都是獨一無二的,都應抱持著全新的心情去面對,這樣做出來的東西,才會有內涵。
因為我們的態度不同,即使做同樣的食譜,會產生不同的感受,也才能發現新的竅門和方法。其實,事情可以不停地重複再重複,然而我們的心態卻是一次次地提昇,真正的烹調和烘焙樂趣,自然流露其中。
世事皆如此,不是嗎?只要我們的態度做調整,一切都會變得不一樣了。
材料:
紅豆(煮熟) 150公克、麥片 30公克、麵粉 250公克、水 80公克、快速酵母 1茶匙、楓糖漿(或玉米糖漿) 40公克、無鹽奶油 15公克、鹽 1/8茶匙
作法:
1.麵粉過篩,加入紅豆和麥片,稍做攪拌,再加入鹽、楓糖漿和快速酵母,用手和勻。然後分次加入適量的水,繼續攪拌,漸漸地搓揉成麵糰,再分次加入無鹽奶油,讓麵糰與奶油充分混合和吸收,繼續搓揉麵糰(附註),直到拉出薄膜為止。
2.整理麵糰,置於塗油容器 中,在溫暖處發酵1.5小時或麵糰膨大2倍。
3.麵糰第1次發酵完成,用手捶打麵糰,將空氣排出,然後分割成6個麵糰,整理成圓形、球狀的麵糰,置於烤盤上,進行第2次發酵,並蓋上膠膜。
4.麵糰膨大為2倍,第2次發酵完成,於麵糰表面刷上薄薄地1 層紅糖水(紅糖加水)。
5.烤箱以華氏375度預熱,麵包烤20分鐘即可。(烤箱溫度和烘焙時間,視個人設備而調整)
附註:關於手工搓揉麵糰,我覺得Carol自在生活的『在家做麵包─新手篇』介紹的相當詳細,自己是從中學習到做麵包的知識和技巧,受益良多。有興趣者,不妨一探究竟。
4/29/2010
黃豆魯豆乾
豆腐、豆乾和油豆腐,各種黃豆製品,都是我們家的最愛。一星期中,食用豆類製品的機會相當多,不過烹調一粒粒的黃豆,倒是不多見。
前一陣子,和朋友談及養生之道,她說大豆異黃酮可以抒解更年期的症狀,如果體內激素不足,醫生會開處方,加以補充。趁現在還『年輕』,應該採用食補方式,多吃黃豆吸收大豆異黃酮儲備能量,以備不時之需。
其實,對於素食者而言,食用黃豆應該相當普遍,質與量皆不至於缺乏才是。然而,朋友熱心地提醒,我也從善如流,趕快採買黃豆,和自己的家常菜餚一起搭配。
做菜方式,喜歡多樣化,食材幾乎很少單一選擇,總是兩種以上。這樣色澤上比較有變化,營養容易均衡些,還有下箸選項多,也能增加食用的樂趣,不是嗎?
材料:
黃豆 1/2杯,豆乾 2塊,紅蘿蔔 1/2條,黑木耳 1大朵,香菇 1大朵,水 100c.c.
調味料:
植物油(或麻油) 適量,醬油 適量,紅糖 適量
作法:
1. 黃豆洗淨,用冷開水浸泡24小時;黑木耳和香菇洗淨,浸泡4小時,備用。
2. 紅蘿蔔洗淨削皮切丁;香菇切小塊;黑木耳用手掰小塊;浸泡過的黃豆瀝乾水分,備用。
3. 取炒菜鍋,置於爐火上,在鍋中放入黑木耳、香菇、黃豆、紅蘿蔔、植物油和水,一起燉煮。
4. 待黃豆煮軟之後,加入豆乾、醬油和紅糖,繼續燉煮,直到菜餚入味即可。
4/26/2010
雙豆爭輝
豆子種類很多,然而家裡常吃的莫過於黃豆、綠豆和紅豆。自從買了1大包花豆之後,拿來做五穀飯,或是搭配魯味,味道都很棒。近日,家父還告訴我,聞名遐邇有益健康的納豆,就是由花豆製成的,可見花豆營養價值頗高。
我們知道黑色的食物,對腎臟有滋補的作用,黑豆就是其中的一種。雖然是很好的食材,可是不知如何調理。前一陣子,為了預防H1N1病毒感染,曾經製作三豆飲,哪三豆呢?綠豆、紅豆和黑豆,所以採購了一些黑豆。對於剩下的黑豆,究竟做什麼好呢?其實製作黑豆漿,應該相當營養可口,只是懶得動手。
恰好和家父談到最近家裡的飲食,推薦我們多吃豆類有益健康,恰巧家中有花豆和黑豆兩種,乾脆一起下鍋,這樣菜餚的顏色比較豐富,以免有些朋友看到純粹黑黑的色澤,會產生排斥感。
這道菜作法很簡單,做好之後,可以放在冰箱冷藏,剩下的湯汁,還可以烹調食物。外子和我都很喜歡,不論搭配稀飯、乾飯和麵食皆適宜。
材料:花豆 1杯、黑豆 1杯、水 3杯
調味料:紅糖 2又1/2大匙、醬油 3大匙、麻油 1/2大匙
作法:
1.花豆和黑豆洗淨,用冷開水浸泡24小時,備用。
2.浸泡過後的花豆和黑豆,瀝乾水分,置於鍋中,加入水3杯(或以水面淹蓋過豆子為準)。
3.以電鍋或瓦斯爐,將豆子煮熟。
4.再加入紅糖、醬油和麻油燉煮,待入味起鍋前,加入白芝麻,攪拌均勻。
4/19/2010
馬鈴薯煎餅
馬鈴薯大拍賣時,總不忘拎一袋回家,然而1袋10磅重,可得動腦筋盡快處理,否則氣溫升高,馬鈴薯很容易發芽。一旦發芽,馬鈴薯產生毒素,必須忍痛丟棄。如果沒有及時處置,無端地暴殄天物,想省錢也辦不成,反倒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呢!
因此,喜歡將馬鈴薯洗淨削皮切塊,放入電鍋中蒸煮,熟了冷卻後,搗成泥狀,放入冰箱或冷凍櫃儲存。這樣一來,不必擔心發芽的問題,隨時想做馬鈴薯料理,也很方便。
今天這道馬鈴薯煎餅,就是以馬鈴薯泥為食材的食品,可以當早餐,也可以做甜點。搭配楓糖漿,或是自己喜歡的醬汁,皆美味。製作過程也相當容易,喜歡吃煎餅的人,不妨試試看。
材料:
馬鈴薯泥 1杯、麵粉 1杯、泡打粉 1/2茶匙、植物油 1大匙、水 1又1/4杯
作法:
1.在不鏽鋼盆內,依序放入所有材料,用湯匙攪拌均勻,成麵糊狀,分為4等份,備用。
2.取平底鍋,置於爐火上,約2~3分鐘後,鍋子受熱均勻,以大湯匙舀1等份的麵糊,在平底鍋內,均勻畫出一個餅狀。
3.麵糊開始冒泡,以鍋鏟翻動煎餅,煎餅的另一面,用鍋鏟背面輕輕按壓煎餅,使其接觸鍋底。
4.直到兩面煎熟為止,依以上方法煎完4個煎餅。
5.食用煎餅時,搭配適當的楓糖,相當美味可口。
4/12/2010
巧克力鬆糕
巧克力鬆糕就是巧克力無蛋蛋糕,從學習做無蛋蛋糕開始,至今已經邁入第三個年頭。在這段期間,我經常製作巧克力鬆糕,食譜也一直在調整中。昔日沒有採用精確的度量衡工具來稱量材料,自去年添購電子秤之後,我試著將原來的食譜,透過一次次地實地操作,一再地改進。
到目前為止,我嘗試調整水分用量,製作不同的巧克力鬆糕,由於每一次採購的麵粉,其含水量不見得相同,也增添了變數。然而,為了不使鬆糕過份緊黏,而且不因水分過多而變質,這次所提供的食譜,所做出來的成品,個人覺得吃起來味道依舊可口,外觀也很好看,保鮮效果良好,至少可以放3天。
喜歡巧克力鬆糕的朋友,不妨試試看。如果家中沒有小麥胚芽、麥麩、亞麻仁粉,可以省略,然後減少水量5公克,我想這樣應該比較適宜。畢竟糕點的成功與否,在於材料之間的比例是否適當,所以乾性材料減少,濕性材料也必須相對地調整,如此一來,成品會達到比較令人滿意的地步。
材料:麵粉 220公克(100%)、小麥胚芽(Wheat Germ) 1大匙、麥麩(Wheat Bran) 1大匙、亞麻仁粉(Flaxseed Meal) 1大匙、紅糖 110公克(50%)、水 195公克(88.63%)、無糖可可粉 18公克、植物油 66公克(30%)、小蘇打(baking soda) 1茶匙、香草精 1茶匙、白醋(Vinegar) 1大匙
作法:1. 取一容器,將麵粉和小蘇打一起過篩,加入小麥胚芽、麥麩、亞麻仁粉和無糖可可粉攪拌均勻。(乾性材料)
2.另取一容器,倒入紅糖、水、香草精和白醋,以電動攪拌器拌勻。(濕性材料)
3.將乾性材料分次倒入濕性材料中,攪拌均勻,然後慢慢倒入植物油,再繼續以電動攪拌器攪拌2分鐘,直到充分融合為止。
4.取12個小紙杯置於烤盤內,將拌勻的麵糊平均地倒入紙杯中。
5.烤箱以華氏350度預熱,烘焙20分鐘左右即可。(烘焙時間可能隨著烤箱的款式和外在環境而有變化,然而以牙籤插入糕點不沾黏為烤熟的標準)
注意事項:
*使用小蘇打,要記得加白醋,以中和其鹼性,使糕點的味道變好。
*麵粉的含水量,有時會產生差異,則需調整水的用量。
4/08/2010
地瓜麵包
烘焙店裡陳列的麵包林林總總,總讓人目不暇給。一個小巧的麵包,價格鮮少低於美金1元的行情,半條吐司大概美金3元左右。雖然麵粉價格依舊不低,但是自己動手製作西點麵包還是比外購划得來。
剛開始做麵包,是採用麵包機,沒想到試了好幾回,竟是功敗垂成。原來看起來簡單的麵包,也須經一番努力,才能做出成品的。於是我不再仰賴麵包機,改用自己的雙手來揉麵糰。對於初學者,揉麵糰真是件苦差事,水分少了麵糰太乾燥,麵包硬度會太高,水分過多麵糰很難成形,成品會失去應有的彈性。如何恰如其份,確實需要不斷地演練,一而再再而三地反覆,從一次次的經驗中,記取教訓,檢討改進,每次的烘焙成果,就是甜蜜的收穫。
揉麵糰做麵包,可以培養耐心和毅力。需要一份真誠的堅持,老老實實地下功夫,經過千錘百鍊,日積月累的努力,我們必定可以做出自己喜愛的麵包。自製的麵包,其中包含無限的愛心和信心,也多一份感動的滋味,吃在嘴裡,總是令人回味再三。
地瓜麵包的作法,請參照以前紅蘿蔔麵包食譜,只要將紅蘿蔔泥替換為地瓜泥即可,麵包的造型,隨個人的偏好,或長條或圓形。因為條狀麵包,食用時需要切塊,比較費事,我乾脆將麵糰預先分為6等分,做成6個圓麵包,食用的時候就不需要分割了。其實任何形狀不必拘泥,反正烤得香噴噴的,怎麼樣都好吃,不是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