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/20/2009

炸馬鈴薯丸(Croquettes)



Croquettes,對於喜歡日式食物的人,應該很熟悉。台灣的飲食文化,深受日本的影響,所以Croquettes是很普遍的料理方式。不只是馬鈴薯,各式各樣的蔬食,可單一也可以綜合,都可做成Croquettes,每個人自由調理,可變化出符合各人喜好的Croquettes。

☆小時候,逢年過節,家裡會準備Croquettes,以前吃的花樣沒有現在多,Croquettes剛炸好香噴噴地相當吸引人,小孩子可以趁機大快朵頤,是段令人難忘的回憶。

☆馬鈴薯在美國是主食,可以做各種變化,又可以充飢填飽肚子,是營養的食材。恰逢特價期間,就不妨多多食用,所以就想起這道好久沒有吃的Croquettes,而且這也是第1次自己做,以前都是媽媽或家族長輩調理的,自己做果然感受不同。

☆童年的回憶,盡在其中。人喜歡吃某種食物,並不是食物本身特別,而是食物所代表所象徵的意義,讓人回味無窮。而Croquettes正是這樣的料理,簡簡單單有種濃郁溫馨的感覺,親人的愛與關懷伴隨著,縱使歲月流轉,卻是歷久彌新,永遠令人珍藏。


材料:煮熟馬鈴薯 2杯、麵粉 1又1/2大匙(若馬鈴薯泥黏性夠,則麵粉可以不加)、Bread Crumbs(麵包屑) 適量

調味料:鹽 1/8小匙、黑胡椒 適量、植物油 適量

作法:1. 將煮熟馬鈴薯搗成泥狀,加入麵粉攪拌,再以鹽和黑胡椒調味均勻。

2. 以湯匙挖取馬鈴薯泥,然後捏緊做成圓柱體或圓餅狀,再均勻裹上Bread Crumbs(麵包屑)。

3. 以植物油炸或煎的方式調理,即可。


8/13/2009

黑芝麻杯子蛋糕



☆前些日子造訪Nasi Lemak Lover部落格Organic Black Sesame Chiffon Cake ,看到添加黑芝麻粉的戚風蛋糕,引起我學習的動機,加上Nasi Lemak Lover部落格格主Sonia的熱心鼓勵,於是嘗試烘焙出適合素食的無蛋蛋糕。

☆從黑芝麻,含鈣量達牛奶的18倍這篇文章中,我們知道黑芝麻的營養成分相當驚人,所以拿來做烘焙添加物,不僅美味又有養生之宏效,實在很棒。尤其對素食者而言,黑芝麻或黑芝麻粉是常用的食材,得知此烘焙小秘訣,真的相當實用,再次感謝Sonia的分享。

☆做無蛋蛋糕比做有蛋蛋糕簡單太多,基本上麵糊的濃稠度比例正確,就沒有大問題。因為沒有蛋的打發過程,所以無蛋蛋糕的口感,沒有那麼地柔軟蓬鬆,不過吃習慣,也覺得沒太大差異。吃慣自己做的,吃外賣的蛋糕,反而不太適應,所以每次我嘗試新口味,外子都全力支持,因為不管怎樣,自家做的有種溫馨氣氛在其中,吃起來滋味就大不相同了。

☆由於經濟景氣,加上營養衛生顧慮,大家愈來愈喜歡自己動手做。在網上看到各家高手製作的美食部落格,更讓人升起見賢思齊的學習心,現在不必出門上課,拜科技的進步,在網上學習烹飪就十分受用了。

☆台灣名廚阿基師說,菜做得好吃,做人處事也一定成功。我想,一個人的成功,是日積月累的努力,一點一滴都不能馬虎。天下事物的道理都是相通的,一樣能貫通,其他的也就了然於胸,所以處處留心皆是學,用心用心再用心,我們肯定獲益良多,天天都在進步之中。




材料:麵粉 1又1/2杯、小蘇打 1小匙、無糖黑芝麻粉 2大匙、紅糖 10大匙(需要甜一點,則用3/4杯)、水 1杯、味碄(或蘋果醋或白醋)1大匙、稀釋香草精 1小匙、植物油 4大匙、黑芝麻 少許

作法:1.麵粉、小蘇打混合過篩,加入無糖黑芝麻粉,一併倒入不鏽鋼盆,充分攪拌。

2.另取一不鏽鋼盆,依序放入糖、水、稀釋香草精、味碄和植物油,再攪拌均勻。

3.將所有乾的材料倒入第2個不鏽鋼盆內,充分混合攪拌,均勻倒入事先放置12只小紙杯的烤盤,再點綴黑芝麻於每份麵糊上。

4.烤箱預熱至華氏350度,然後將烤盤放入烘焙20分鐘。


8/07/2009

紅燒猴頭菇



★猴頭菇是一種模樣很可愛的菇類,具有防癌、提高免疫力的功效。不久前,拜讀一篇常吃猴頭菇 腦細胞不老化的文章,盛讚猴頭菇含有猴頭菌酮(Hericenone-D)及猴頭菌多醇(Erinacine-C)兩種成分,被認為是一種能保持腦細胞年輕的物質,讓人對此菇類更是另眼看待了。

★一般而言,我們都買到乾貨,因此需要時間清洗浸泡,等到質地柔軟,再拿來烹調。其實猴頭菇本身沒有什麼味道,需要搭配菜餚調理,才好吃,所以很適合做紅燒料理。

★常吃同樣的菜式,偶而變化一下,會增加用餐的樂趣。搭配菜餚多種組合,加加減減,看起來好像相同,仔細分辨卻又同中有異。有時候這種蔬菜當主角,有時候這款蔬菜當配角,多樣蔬菜輪流上場,有正有輔,有主有從,彼此襯托烘托,將簡單的菜餚豐富化,把平凡的料理,點綴地多姿多彩,生活趣味油然而生。

★人生也是如此,看到別人的優點長處,我們懂得欣賞讚美,是自己的福氣。抱持著喜悅祝福的心態,做每件事情,都是饒富趣味,都是歡欣鼓舞的。不論主角配角都是『要角』,何必爭高下,爭長短呢?盡心盡力演好自己,發揮所長,一切就是最美好的。一盤菜餚的成功,不在於單一材料的凸顯,而是相互和諧合作的成果展現啊!


材料:猴頭菇 適量、乾木耳 1朵、乾香菇 2朵、紅蘿蔔 1條、大白菜 3片、老薑 1片、水 200c.c.

調味料:食用油 2小匙、紅糖 1小匙、醬油 1大匙、黑胡椒 少許

作法:1.猴頭菇、乾木耳和乾香菇洗淨浸泡4小時以上,備用。
2.猴頭菇和木耳用水掰成小塊;香菇切片;紅蘿蔔洗淨去皮後切小塊;大白菜洗淨切小段;備用。
3.炒菜鍋置於爐火上,於鍋內倒入食用油和薑片,10秒鐘後,放入猴頭菇、木耳和香菇拌炒1分鐘,加入紅蘿蔔和大白菜,一邊翻動菜餚,然後加水、紅糖、黑胡椒和醬油拌勻,蓋上鍋蓋悶煮,並注意翻動菜餚,燉煮至熟透入味即可。


延伸閱讀:
紅燒冬瓜~滋養降火
蕃茄紅燒馬鈴薯~養顏又飽足
白菜滷豆腐~簡易便當菜,營養又下飯

7/28/2009

香椿油餅



★上次做香椿燒餅之後,嘗試過幾次香椿油餅,雖然外子都說好吃,可是我覺得口感上比較乾,不像這次作法,餅的層次多又香,吃起來也較為濕潤,因此至今才分享自己的實做經驗。

★油餅作法眾說紛紜,只要自己嘗試過,喜歡就好。那天上網再次搜尋相關資料,發現有人在youtube上張貼烹飪節目,由梅仙老師傳授餅食作法。我很認真地看完影片,並記錄重點之後,立即動手演練一遍。

★從烹飪教學節目中,學習很多技巧和要領,受益頗豐。然而,影片中描述地多麼美味好吃,我們只能看卻不能品嚐其中滋味,唯有透過自己動手製作,才能知道究竟好在哪裡,別人的好和自己的定義是否一致呢?的確要親身經歷,否則只是紙上談兵罷了!

★將所學的知識和方法,實際應用在日常生活中,是件令人喜悅的事。理論與實際可以互相呼應,相輔相成,那種感覺真的棒透了。倘若只專注知識研究,缺乏實際演練,內心的體會並不踏實,如同隔靴搔癢一般,好像看得見,卻又缺乏真實感受。

★對於事理之鑽研,要知行合一,『真知道』要靠『真實行』,才能真正契入中心。在廚房烹飪調理食物,就是最好的學習教室。


材料:麵粉 2杯、沸水 2/3杯、冷水 1/3杯、植物油 2大匙、鹽 1/3小匙、香椿末 15克

作法:1. 麵粉過篩,倒入沸水,以大湯匙攪拌,再加入冷水,揉製調整麵糰,然後將麵糰置於抹油的塑膠袋內鬆弛30分鐘。
2. 在工作台面,灑上手粉,以防桿麵皮時發生沾黏現象。取出鬆弛完畢之麵糰,以桿麵棍桿成一大張薄餅(約0.2公分厚),依序均勻灑上植物油、鹽和香椿末,然後由下往上捲,盡量捲緊,成為一個捲軸狀麵糰。
3. 以手捏取適量長度之小麵糰,兩邊壓緊不漏餡,將小麵糰垂直立於手上,上下擠壓成圓形麵糰,以桿麵棍將圓形麵糰桿成圓餅(約0.3~0.4公分厚),如此分割捲軸狀麵糰為8等分。
4. 取一平底鍋倒入適量植物油,置於爐火上,油熱了,開始煎香椿油餅,待兩面金黃,然後以兩隻鍋鏟夾住油餅,做轉餅的動作,轉動均勻即可上桌。




延伸閱讀:
香椿燒餅

7/22/2009

西瓜汁的意外發現



前一陣子經常做披薩水煎包,雖然美味好吃,然而接二連三地吃,可是會上火的。尤其現在是夏季,炎熱高溫,再加上食用過多熱性食物,身體的火氣就會上升,常常引起嘴巴破的惱人問題。

以前用西瓜霜對治,現在不敢用,只能以漱鹽水和清淡飲食來調整。嘴巴破好像是件小事情,可是美食當前,無法盡情享用,就成為大事情了。時間拖得越久越是痛苦,平常不覺得嘴巴的重要功能,有個小洞在其中,讓人格外體會到嘴巴的存在,希望趕快抒解痛楚。

夏天是西瓜盛產的季節,我們常吃西瓜消暑解渴,本來大多是切片直接吃,自從獲悉吃西瓜要連白瓤部分一起吃,我就改打西瓜汁來喝,只要去除西瓜青皮,剩下的果肉皆可食用,打成西瓜汁之後,身體容易消化吸收,營養精華全在其中,絲毫不浪費。

意外地,我們發現喝了一杯純天然西瓜汁,原來外子嘴巴破的現象,竟然改善許多,叫人嘖嘖稱奇。由此可知,西瓜霜對嘴巴破有療效,和喝西瓜汁有異曲同工之妙,既然合成中藥不敢再用,改喝自己調製的西瓜汁,不僅新鮮香甜美味,對嘴巴破有顯著功效,真是一舉數得啊!

預防嘴巴破,就是注意飲食不要過度躁熱,心情也要放輕鬆。倘若不小心嘴巴破了,記得趕快喝一杯新鮮天然西瓜汁,相信大有助益。

7/15/2009

楓糖南瓜麵包



☆南瓜有很多種類,大的小的圓的長的,有觀賞用也有烹調用,南瓜的用途可真不少呢!而我們這一兩年才開始品嚐南瓜,而且吃的是日本南瓜,不是美國特有的南瓜。

☆以前不喜歡買南瓜,除了覺得硬梆梆地像石頭一樣,不知如何處理。還有吃了1/4之後,剩下部分很難打發。這一陣子看了許多平面書籍和網上的部落格,大家都推崇南瓜的養生價值,也得知南瓜的諸多食用方法,才敢採購南瓜。

☆我一向讀食譜,都囫圇吞棗,自作聰明,總覺得做料理或烘焙,只要把所有材料通通放一起,不就了事嗎?最近開始仔細研究別人的作法,為什麼人家放材料要有先後順序,而不是一股腦兒地往裡頭擱呢?

☆經過自己實地搓揉麵糰,一步步地體會感受,才瞭解其中的道理。原來所有東西一起加進來,和分階段分次融入,是有很大差異,當然也影響麵糰製作過程,因而更造成麵包成品大相逕庭結果了。

☆自己不求甚解,自以為是的想法,雖然可以勉強做出麵包,但是沒法達到食譜的標準。原因是我根本沒有按部就班地做,只圖快速又方便,而不知做麵包的技巧。如果自己不檢討改進,以草率方法做一輩子,也只是原地踏步,毫無進展罷了!

☆表面上,看起來做了很多,然而始終不老實不踏實,基礎不穩固,就很難再上層樓。從做麵包揉麵糰之中,讓我瞭解凡事要知其所以然,如何明瞭呢?就是下真功夫,乖乖地做,自然會有新的領悟和感受,才能夠向上提昇成長。

☆這次的楓糖南瓜麵包,是自己開始做麵包以來,最鬆軟的麵包。雖然和行家的成品仍有相當差距,但是我會繼續努力研究學習的。


材料:麵粉 3杯、蒸熟南瓜 1/4個(約225公克)、楓糖 3大匙、鹽 1茶匙、植物性奶油 3大匙、溫水(水溫約為攝氏30~40度) 1/3杯、酵母 2小匙

工具:桿麵棍、計時器、刷子

作法:1.取一麵包烤盤,刷上薄薄一層油,放置1~2分鐘之後,均勻灑上薄薄一層麵粉,四個方向轉動,使麵粉均勻附著烤盤上。然後將烤盤倒扣,輕敲烤盤,讓多餘麵粉掉落,如此一來,烤盤不易沾黏,備用。
2.準備一張膠膜(約30公分見方大小),刷上薄薄一層油,備用。
3.將蒸熟南瓜連皮搗成泥狀,並加入楓糖,混合均勻,而南瓜籽另外放置。
4.取一個不鏽鋼容器或玻璃容器,倒入溫水(我通常使用熱水瓶的水,在空氣中冷卻20~25分鐘,使其溫度降至攝氏30~40度),再將酵母均勻地灑在溫水表面,靜置5分鐘。
5.倒入麵粉和鹽,用大湯匙稍做攪拌,然後加入南瓜泥,攪拌均勻,再用乾淨的手開始揉麵,待揉成麵糰之後,分3次加入植物性奶油,讓麵糰充分與奶油融合,揉麵約20~30分鐘左右,麵糰不黏手,成為光滑的麵團。
6.將揉好的麵糰取出,在原來揉麵的容器,刷上一層薄薄的油,再將麵糰整理成為圓形,放回容器內,蓋上塗油的膠膜,放置於溫暖處約1~1.5小時,或麵團發酵至原來的3倍大。
7.待麵團第一次發酵完成,掀開膠膜放置在旁,用拳頭往麵團表面搥一搥,讓空氣釋出,再繼續揉麵約1分鐘。
8.取出麵團置於平台上,用桿麵棍將麵團壓平至0.5公分厚,即麵團成為橢圓形。像包壽司那樣,將麵團捲起來,銜接處向下,在麵糰表面用水刷一下,再擺置南瓜籽,然後將麵糰放入麵包烤盤裡。接著蓋上塗油的膠膜,放置1小時,使麵糰再發酵至八、九成滿。
9.烤箱預熱至華氏375度,然後將發好的麵糰(記得將膠膜棄置),在其表面均勻刷上水,再放入烤箱中烤25分鐘,就是香噴噴的麵包了。


7/01/2009

椰絲杯子麵包



★很喜歡椰子的滋味,自從做過椰子蛋糕之後,其實很想嘗試做麵包,由於麵包需要發酵,天氣溫暖的時節比較適合,所以一直擱置下來。

★最近看到溫馨小屋椰絲麵包,令人食指大動,找一天風和日麗,趕緊動手烘焙。

★第1次試驗階段,不敢做太多,只使用和平日做蛋糕相同的麵粉量,做出12個杯子麵包。沒有電動攪拌機,只能用手揉麵,另外添加麥麩,因此我做的麵包質地,並非鬆軟型的,而是屬於比較結實的。

★使用的椰絲已經有甜味,所以只用奶油攪拌,不再添加任何糖份。沒有事先用鍋子乾炒椰絲,直接入餡,色澤未呈金黃,下次還是要勤快些,炒熱椰絲再拌入奶油,相信椰絲香味會更加濃郁。

★分割麵糰和內餡,沒有秤量,所以有大有小,不均勻。麵包質地不夠鬆軟,椰絲沒有炒過。皆是有待下次改進的項目。我覺得烹飪有趣,就在此處,一次次地實做,才能發現自己的問題;然後加以調整、解決,過程是充滿挑戰和期待,永遠朝著希望大步邁進,光是這點就足以愛不釋手了。





麵包材料:麵粉 1又1/2杯、鹽 1/4 小匙、小麥胚芽 1大匙、麥麩 1大匙、糖 3大匙、酵母 1又1/2小匙、熱開水 1/2杯、植物油 2大匙、替代蛋液(玉米粉1大匙+水1大匙攪拌均勻)

麵包內餡:椰絲 1杯、植物性奶油 2大匙

作法:1.取一不鏽鋼盆,倒入1/2杯熱開水,靜置約20分鐘,或水溫降至攝氏30~40度,然後均勻灑入酵母1又1/2小匙,再靜置5分鐘。
2.依序倒入糖、麵粉、小麥胚芽、麥麩、鹽、替代蛋液、植物油,用大湯匙稍做攪拌,然後用雙手揉麵約10分鐘,或至不黏手為止。
3.將麵糰取出,在不鏽鋼盆均勻塗上一層薄油,再把麵糰放回盆中,取一大鍋蓋將不鏽鋼盆蓋住,發酵1小時,或麵糰長大為原來的2倍為止。
4.另取一不鏽鋼盆,倒入椰絲和植物性奶油,攪拌均勻。
5.麵糰第1次發酵完成,分割12等分,包入椰絲內餡,滾成12個小圓球。放入事先備妥12只小紙杯的烤盤中,進行第2次發酵,約1小時,或麵糰長大為原來的2倍為止。
6.取少量紅糖和適量水調成濃稠之糖水,輕輕地刷在每個發酵完成之麵糰表面。
7.烤箱預熱華氏325度,烘焙20分鐘即可。




延伸閱讀:
椰子蛋糕

6/17/2009

香椿燒餅



★燒餅的食譜(來源:中華函授學校烘焙概論第3講中式點心第3節產品配方及實習p.21~26),有甜鹹不同口味,作法也不相同。我始終覺得很納悶,難道甜燒餅和鹹燒餅的作法不可以移植嗎?幾個星期前,以傳統的燒餅作法,實際做了一次鹹燒餅,外子和我都覺得中間的麵糊過厚,油酥層次不夠多,所以決定繼續改進作法。

★傳統的燒餅,是包著油條一起吃的,中間麵糊厚搭配油條的酥脆,應該是恰到好處;然而目前不考慮做油條,只想簡單地吃燒餅,應該怎麼做才符合我們的口味呢?在外子的建議下,於是我以一般甜燒餅的作法,來製作香椿燒餅。

★一般甜燒餅的作法,就是小包酥的作法,做出來的燒餅油酥層次多,每個燒餅的麵粉量也比較少,感覺像吃千層派一樣。尤其添加了香椿,不但在製作過程裡香味四溢,烘焙時更是滿室生香。平日常做香椿料理,從來沒有像這次感受到香椿這麼濃郁的香味,外子和我都大呼過癮。

★做燒餅,油皮包油酥的烘焙點心,一定要注意麵糰的鬆弛,每做好一個動作,該讓麵糰鬆弛千萬不可省略,否則容易引起破酥或爆餡(如果有包內餡時)的情形,這是我做了幾次油酥中式點心所得到的寶貴經驗。

★專業製作的燒餅,應該標準化規格化,由於我尚在學習之中,未臻至格式化的階段,所以每個燒餅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,不過卻是相同的美味。16個燒餅1個樣,16個燒餅16個樣,其實本質都相同,孰優孰劣,見仁見智吧!

★要做好吃的燒餅,充裕的時間是必要。所謂『一分耕耘,一分收穫』,只要辛勤付出,美味好吃的香椿燒餅就是最大的收穫。喜歡香椿的朋友們,千萬不要錯過喔!


香椿油皮
材料:麵粉 250克、植物油 100克、水 100克、鹽 3克、香椿末 15克
作法:將麵粉過篩,再加入鹽、植物油及水,揉成麵糰,再均勻加入香椿末,繼續揉成軟硬適中的麵糰,蓋上保鮮膜覆蓋以保持濕度,鬆弛20分鐘,分成16個圓形小麵糰,每份約30克。

油酥
材料:麵粉 180克、植物油 90克
作法:將麵粉與植物油攪拌均勻,分成16個小圓球,每份約16克。

香椿燒餅
材料:香椿油皮 16份、油酥 16份、白芝麻 適量
作法:1.用手或桿麵棍將油皮稈平成圓形,再包入圓球狀的油酥,然後鬆弛10分鐘。
2.再桿成橢圓形,由下往上捲成圓筒狀,鬆弛10分鐘。
3.將圓筒狀麵糰接合處朝上,桿成橢圓形再捲成圓筒狀,接著鬆弛10分鐘。
4.再桿平麵糰成長方形的燒餅狀,約8公分*12公分大小。
5.每個燒餅排妥在烤盤上,表面沾水(或糖水)然後沾上芝麻,鬆弛10分鐘。
6.烤箱先預熱至華氏350,烘焙燒餅20分鐘即可。




延伸閱讀:
香椿炒麵~聞香下馬
香椿拌麵~風味絕佳

6/12/2009

快炒油豆腐



☆注重飲食營養,不見得要花費鉅額,只要購買當季新鮮盛產的蔬果,反而可以吸收更多大自然的精華。現在冰箱普遍被大家運用,雖然可以冷藏保鮮,但是採購的蔬果,第1天食用和放了幾天再吃,嘴叼的人應該可以分別其滋味,然而營養的價值,也就隱藏在其中了。所以蔬果趁新鮮享用,味道好營養也加分。

☆青菜通常不宜久煮,常常採取汆燙或快炒,以免營養流失。說起來,作菜,絕大部分時間是花在準備功夫上,真正入鍋烹調的時間,其實相當短暫的,所以只要蔬菜清洗處理完畢,事情也完成一大半了。

☆自己做菜,可以按照個人喜好調配,每次做同樣的菜,作法和調味不見得要千篇一律,這是自己動手的好處之一。想吃什麼,就在自家廚房烹調,不用舟車勞頓,也不用再額外支出,擁有最高的自主權,所以烹飪是一種藝術創作,也是絕佳的生活體驗。


材料:油豆腐 20個、青椒 半個、冷凍玉米粒 2大匙、枸杞子 少許、 水 200c.c.

調味料:植物油 1小匙、紅糖 1/2小匙、黑胡椒 適量、醬油膏 1大匙、味碄 1小匙

作法:1.油豆腐用熱水洗淨,青椒洗淨切小塊,枸杞子洗淨,備用。
2.取一炒菜鍋,置於爐火上,待鍋子微熱,倒入植物油,再放入油豆腐和水,然後添加紅糖、黑胡椒、醬油膏和味碄調味攪拌均勻,煮2分鐘。
3.然後加入青椒攪拌,烹煮2分鐘,再放入玉米粒和枸杞子快炒1分鐘即可。




延伸閱讀:
小白菜鑲油豆腐~青菜豆腐,常保平安
四喜油豆腐~賞心悅目,食指大動

白菜滷豆腐~簡易便當菜,營養又下飯